打破老師的教學幻象

作者:楊田林 2021.4.5

多數老師都有一個口頭禪,喜歡問學生:

「聽懂了沒?」
「會不會?」
「知不知道?」
「有沒有問題?」

因民族性關係,絕大多數學生,即使聽不懂
也會很直覺反射性的回答:

「懂了、會了、知道、沒有問題….」

在行禮如儀一來一往提問回答中,老師就誤以為自己教的內容,學生都吸收聽懂了,活在教學幻象中。
在企業培訓中,每次課後會做「課後問卷」,對老師的教學績效打分數,再次確認培訓效果。

也因為民族性關係,學員即使聽不懂,我們也多半不好意思打太低分數,甚至會打偏高分數。
因此,老師與培訓單位,就活在幻象中,以為教學績效還不錯。

老師的第一個幻象
就是誤以為自己講得很清楚,學生也應該聽得很明白

教完了,誤以為應該教會了。

實際上,教學是不容易的工作,因為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知識經驗起點
專業術語是「先備知識」,老師與學生的先備知識起點不同。

老師因為對自己教學內容瞭如指掌,太熟稔了,
在教學過程中,會自動跳過去許多小細節。

這些小細節在某些人文課程影響也許不大
但在許多操作性或理工科的知識教學,會因為小細節交代不清,學生就會卡住,往下的單元就聽不懂了。

我們學生時代常有數理科目,因為前面單元沒聽懂,後面單元學習就更吃力,甚至放棄的經驗。

老師另一個幻象是:

一旦有少數幾位學員答得出來,老師就誤以為全班都聽懂了。

技能性操作課程也是如此,
因時間有限或道具數量不足,很多操作性活動,只能找幾位同學負責操作練習。

練習操作者,可能之前學過有經驗,或是比較聰明反應快。
少數學員當場操作很順手,老師也會誤以為全班都會了。

教學有一個挑戰是:讓外行聽懂,內行更懂。

有些學員也會有幻象,以為老師把自己教懂了,
實際上是自己有基礎,是自己原來就懂,老師只不過是幫自己複習而已。

教學只是讓內行聽懂,若外行聽不懂,這不是真正有效的教學。

這些種種幻象都造成老師自我感覺良好,以為自己教得不錯。
學校老師必須等到考試後,才會知道學生真正的學習吸收如何。

企業培訓上課中聽不懂,積極一點的學員,私下會去請教同事,或是找資料閱讀。
多數人是回到工作現場做錯,不斷的在錯誤中練習改正,
但也造成許多重工損失,顧客抱怨,這成本代價很大阿。

這些錯誤幻象與代價,培訓單位或老師不一定都會知道。

教學還有一個幻象是:

教室笑聲很多,代表教學效果很好。

現代人專注力不好,
有些老師必須用各種活動、笑話刺激學員的感官,
甚至是討好學員,製造教學的歡樂氣氛。

但有「笑果」,不等於有「效果」。

充其量,這是有趣的教學,不是有效的教學。
教學最重要的仍是:讓學員學會,聽懂,能應用。
教學有效,再加上有趣因子,就會是很棒的老師。

幻象,是因為聽不到真相。

要打破教學幻象,
學員與主辦單位必須真實反饋意見給老師,
老師必須有雅量願意聽真話。

老師自己必須不斷地換位思考,
站在學員的立場,搞清楚學員的「先備知識」,
隨時隨地做好分段教學,分段確認,分段檢核,
才能確保自己的教學是有效的。

換位思考,老實備課,老實教學,
是打破幻象的基本功。

以前有個司迪麥口香糖的廣告語:
幻象破滅,是成長的開始。

我的恩師陳怡安教授常說:
人生就是不斷的打破幻象的過程。
人生總有許多幻象,教學也有許多幻象。

我們必須不間斷的打破幻象,才能提升生命品質與教學品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