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楊田林 2021.8.15
線上教學算是新興模式,大家都還在摸索適應中。
根據目前線上學習狀況,包括中學生大學生與成人,多數人是不習慣開鏡頭。
也有些害羞內向者表示,不開鏡頭他們反而學習更自在。
線上教學若學員打開鏡頭,
就像在教室中看見學員的表情一樣,
老師比較容易觀察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,可以隨時調整教學進度與方法。
如果學生不開鏡頭,
除非學生動機很強,或是有很好的課後評量機制,
否則老師很難當下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。
因此學員不開鏡頭上課,
對某些老師來說,是一個挑戰。
如果想讓學員開鏡頭,有許多技術面的方法可以採用,
試列舉如下:
1. 規定法:一上課就規定必須開鏡頭
2. 鼓勵法:找樁腳先開鏡頭,並鼓勵大家開鏡頭
3. 引誘法:拍大合照,分享作業.自己心愛小物引誘開鏡頭
4. 遊戲法:設計開鏡頭玩有趣遊戲讓大家競賽
5. 加分法:有開鏡頭加分,反之減分
以上每個方法都可以再列出更多的具體操作方法,
我當然可以再寫下去,但這些都是技術層次,相對容易。
老師也可以從客觀因素思考:
1. 學員不開鏡頭是否有影響到學習?
(如果影響不大,為何一定要開?)
2. 學員是否有不開鏡頭的主客觀原因?
(電腦沒鏡頭,網速太慢,家中不方便….)
學員不開鏡頭,可以運用各種技巧提升。
但是我認為增加學員開鏡頭,
還可以從兩個核心關鍵來思考:
1.學習過程是否精彩?
如果老師教學有效有趣,讓學員聽得津津有味有收穫,
老師邀請學員開鏡頭,學員自然願意打開鏡頭。
否則即使打開了也會關掉,
就算鏡頭沒關,心也已經關掉,
學習又有何效益可言?
2.老師是否關注學習成效?
如果學生感受到老師真心關懷學生,
想要協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益,學生打開鏡頭意願自然也會提高。
反之,
若只是監看學生是否出席,
學生會感受到的,
即使開了鏡頭配合演出,私下仍做自己的事情,
學習成效仍舊不佳。
在教學上,我是很注重互動的老師,
即便到了線上,依舊如此。
一開始這些學員們不一定都會開鏡頭,
我當然也會用各種方法,讓大家打開鏡頭。
也因為學員發現課程是有料有趣的,
教室氣氛是好的,
打開鏡頭,能幫助老師觀察自己的肢體語言,
並適時的停頓、關心、提問,
因此開鏡頭的學員就越來越多。
但仍有少數無法開鏡頭者,
有其特殊原因,也就不勉強。
從另一個角度思考:
萬一學員無法開鏡頭(不方便),
老師也可以請學員透過打字,麥克風回應,小組討論報告,課後作業等方式,
來了解學員的學習狀況。
學員不開鏡頭,也不一定是學習不認真。
分享近期我的線上教學課程,三個不開鏡頭的案例:
A君剛剛開了小手術,不忍錯過精彩課程,關鏡頭躺在床上堅持上完課程。
B君晚上值班,也是關鏡頭參與課程,我提問他會回答,也參與課程中所有互動,完全與大家同在。
C君電腦當掉,網路不穩,利用手機移動到網路穩定處,一樣參與整晚課程。
以上三個案例,
我在當天下課前請他們口頭分享自己的心情感受,
三位好學不倦精神,也感染了班上同學,帶動了班上的學習風氣。
線上開鏡頭就如同實體上課時,
老師用眼神代替語言來關心學生的學習狀況,
師生有互動,教室氣氛也比較活絡。
因此注重學習互動的老師會比較期望學員開鏡頭。
當然老師要用心備課,讓學習精彩,才有立場要求學生開鏡頭。
否則,教學無聊,學生鏡頭雖開,心門已關,開有何益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