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楊田林 2019.8.13
在一個教學研討會裡,我對100位學校老師和校長講了一個小故事:
我太太教書30年,每年暑假快結束時,她會不經意的說:好棒喔,快開學了!
有一次,我問她:快開學了,你為何如此開心?
老婆說:快開學了,很快的,我就可以看到一群可愛的小朋友,一堆可愛的同事啊!
我很明顯感受到老婆是真心的喜歡教學。
接下來,我問大家:請問各位老師,你教學快樂嗎?
全班只有三分之一的人舉手,表達他們是快樂的。
這個比例,我並不訝異。
令我訝異的是:這些主動報名參加研討會的老師,都是對教育仍抱有希望,有熱情的老師,總想在教育園地裡頭,多盡一點心力。
如果這些有心的老師,教學快樂指數不高,那其他老師更可想而知。
的確,現在社會,學生難教,老師難為,加上許多不當的上級行政干擾,以及恐龍家長干預,都讓老師動輒得咎,有志難伸。
老師教學不快樂,原因很多,
但其中有一個關鍵是:老師教書缺少成就感,多半是挫敗感。
除了一份薪水,老師無法從教學中得到心靈的滋養。
這種狀況久了,教書就變成一份餬口的工具而已。
教書為何沒有成就感?
進一步分析,是因為教學法有問題,無法因材施教。
老師很認真,但多用講述法,互動太少,無法抓住學生注意力,引不起興趣,班上學習績效就不好,學生也缺乏成就感,教與學都不快樂。
教學手法改變,教學效果就改變。
改善教學法,因材施教,這是首要之務,教與學才能皆大歡喜。
另外,還有一個原因:老師必須做好班級經營管理。
有些老師教學很用心,手法很多元,但成效有限。
是因為班上常規太差,學生無法專注學習,教學效果就打了折扣,這是很可惜的。
班級經營,也是生活常規教育,更是做人處事的品格教育,是團體動力與領導管理的一環,影響教學效果甚大,但很多老師都疏忽了。
我相信當初選擇當老師的人,都是對教育有憧憬有熱情的。
但是空有熱情不夠,必須有合適的教學方法,勝任才能愉快。
教學方法不對,再大熱情,也會被折磨消耗光。
我太太教書30年(退休多年了),之所以仍保有很高的教學熱情,是因為她對教育很有使命感,教學很用心,對小朋友很有愛心,對教學手法很嫻熟,班級經營管理很有一套,對家長又很能溝通,容易取得家長的支持。
當我老婆的學生是幸福的,學生家長是放心的,我這當老公的,也都與有榮焉,老婆每天上班教書雖然很辛苦,但是很快樂。
總結,教書要快樂,要有成就感,老師除了要有熱情,至少還要做到兩個基本功:
1.改善教學手法
2.改善班級經營
這樣教學績效才能提高。
學生學習快樂,有成就感。
老師教學也會快樂,也會有成就感。
教學相長,形成正向循環,師生都有成長性,滋養性。
教育事業才能長長久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