帶領遊戲,不容易

作者:楊田林 2019.9.29

一般人有個錯覺,誤以為:帶領遊戲很簡單,應該很容易上手。

會有這種錯覺,是因為:
1.帶領的遊戲太簡單,大家本來就會。
2.被帶領者配合度很高,不會搗蛋。事實上,帶領遊戲,或者說把遊戲帶好,並不容易。

有時候,要把遊戲帶好,甚至比上課教學還難。

因為:上課,再不濟,老師可以只用演講法,就是單向講授,不管下面是否專心聽講,老師就只管講自己的,台上台下各做各的事,就可以混到下課。
(當然,我是非常反對這種無效教學的)

但是帶領遊戲,是動態的,是多向互動的歷程。
一不小心,就會天下大亂。

除此,帶領體驗遊戲,還有幾個困難:

1. 說明規則難:
要把複雜的遊戲規則講清楚,讓大家都聽懂,能遵守,這對新手老師就是很大的挑戰。

2. 維持秩序難:
遊戲是動態的,只要規則說明不清楚,過程秩序維持有問題,就很容易陷入天下大亂,無法正常進行。更何況有些學員不受控,場面就更加失控。

3. 維持公平難:
遊戲,通常會有競爭比賽,一旦有輸贏,有的人就會很在意老師是否公平裁決。一旦不公平,就很容易引起紛爭,這一點在中小學生更容易出現。
成人上課玩遊戲,會好一點,因為大家都知道這就是遊戲而已。
但是如果是競爭過度激烈,成人玩遊戲,遇到不公平的裁決,引爆的後果會更嚴重。

4. 挑選合適遊戲難:
撿到菜籃,不一定都是好菜。
我們要有一個認知:不是所有遊戲都適合上課帶領。

挑選合適遊戲,對新手老師也是很大挑戰。所以挑選遊戲,必須思考:
●這個遊戲適合學員嗎?
●適合課程主題嗎?
●適合教室空間嗎?
●適合當時上課氛圍嗎?
●適合自己的帶領風格嗎?

5. 帶領討論難:
活動結束後,一般老師都會帶領大家分享心得。
此時,不管用「小組討論」或是「ORID」,老師的提問,傾聽,回應歸納,這些引導的功夫就會見真章。

帶領討論時,最常見以下幾個狀況:
●有人不發言
●有人話太多
●有人講話離題
●有人講不到重點
●對立抬槓動情緒這都在在考驗老師的引導功力。

6. 帶出教育意義難:
遊戲只是手段,不是教學目的。
上課中帶領遊戲,必須與課程目標連結,遊戲後的帶領分享,不是聊天,老師若沒有提問傾聽回應的真功夫,就只是表面文章,不容易有深度,最多就只是「有分享的團康」而已。

玩遊戲之後,老師必須引導分享,做到個人的學習體驗與啟發反思,並加以整理歸納,回扣到課程主題目標。若能做到這一點,就達到遊戲的教育目的了。

以上六點是帶好遊戲的關鍵,也是帶領者必須練習的基本功。

這六點都做到了,經驗豐富的老師還可以透過遊戲,發掘組織或個人的真實狀況,呈現問題病灶。

老師甚至還可以繼續追問,讓大家討論找到解決方案,建立行動守則,提升組織效能,改變學員觀念態度。

這是是更上一層的功夫,透過遊戲做組織診斷,做治療,資深團隊共識老師就會有這種功力。

現代人專注力不好,遊戲可以提升專注力,改善教學氣氛,提高教學效益。
但是,遊戲,易學難精。

我常對遊戲帶領者勉勵三點:

1. 新手學外功:外功,就是把規則說明清楚,可以把遊戲順利帶完。
2. 老手學內功:內功,就是團體動力,引導力,借力使力,讓遊戲更順暢。
3. 高手學內涵:內涵,包括教育意義,建立價值觀,把遊戲跟工作、生活、人生結合。

所以要把遊戲帶好,就得下苦功,多練習,多讀書,多反思,不斷積累,才能帶出有教育意義的好遊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