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楊田林
這幾年,不管不小場合,麥克風幾乎是教室.會議室的標準配備。
經常看見在人數只有20多人,甚至是10人左右的教室或會議室,只要台下有人講話,工作人員就會立刻遞上麥克風。
這原本是很好的行政服務品質。但是,我們必須深思:
一定要用麥克風嗎?
其實,人數很少,只要發言者稍微大聲一點,大家都可以聽到,是不需要用麥克風的。
只是,我們太習慣了,而不自知。
人數多,用麥克風有其道理。
老師在台上講課時間長,為了減輕老師負擔,用麥克風,也有其道理。
但是,人少時,台下學員簡短發言時,就可以不用麥克風。
過度使用麥克風有幾個小問題:
- 傳遞麥克風需要幾秒鐘,拿到的人,又會習慣性的檢查打開開關,再敲打兩下,試試看是否有聲音,這中間,就造成了時間的遞延,對團隊動力有干擾。
- 而且無線麥克風一旦沒聲音,就立刻換電池,對環境也不好。
- 有時候,有人用麥克風,有人沒用,這會造成音量落差太大,也會造成聽力的負擔。
人數多時,噪音多時,老師嗓門太小聲時,我不反對用麥克風。
若是教室沒有戶外噪音干擾,人數又不多時,大家都不用麥克風,用自然人聲講話,我們的聽力會自然平衡適應的。
舉個真實例子:我在新竹麻布山林上「企業講師培訓」公開班,連同學長姐一共將近60人。
課程中,我喜歡聽到大家發言,大家的發言也都很踴躍,都沒有使用麥克風,一樣聽得很清楚。
偶兒少數人講話太小聲時,彼此會用手勢提醒對方:請講大聲一點。
幾次之後,大家自然的會把聲音調節到適當音量,很輕鬆就解決了。改變,從不習慣開始,
大家不妨試試看,人少時,不用麥克風,聆聽自己最真實的人聲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