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楊田林2020.4.25
最近網路流傳一個經典問句:
Who led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your company?
(誰是企業的數位轉型推手?)
A: CEO(執行長)
B: CTO(科技長)
C: COVID-19(新冠肺炎病毒)
幾乎所有網友都回答:C. COVID-19(新冠肺炎病毒)
因疫情趨緊,大家被居家隔離,減少交通移動,逼使企業開始轉型,帶動了企業新一波線上轉型革命。
同樣的,因疫情造成的停班停課,逼迫老師不得不學習線上同步教學技能。但有些老師對線上教學仍有疑慮,觀望甚至抗拒。
我教學生涯40年,歷經從黑板掛圖年代,到白板透明片投影機年代,再跨越到電腦ppt年代,以上都是教學工具的改變,師生仍是在同一空間,老師調適相對容易。
但這一次線上同步教學,除了工具改變外,也從實體空間轉換到虛擬空間,是跨距最大的一次,也是挑戰最大的一次。
(以後AR.VR普及後衝擊會更大)

不管時代如何變遷,教學工具如何改變,教學本質永遠不變。
讓學生「聽得懂,願意聽,有收穫。」才是教學核心。
我的心得是:實體教學是線上同步教學的基礎。
舉兩種受歡的實體教學老師類型:
第一種老師,內容紮實,很擅長應用多元教學手法,喜歡跟學生互動,營造活潑氣氛,這種老師深受年輕學子喜愛。
這種擅長多元教學法的老師改成線上課程,會很注重線上互動,很能抓住大家眼球。
另一種老師,雖然是單向講授,但內容一樣紮實,結構清楚,案例清晰,故事生動,很能吸引學生聽講興趣。
這種講授型老師改成線上同步演講直播,或是錄製成線上視頻教材,不須互動也很受學生歡迎(例如:蔣勳老師,傅佩榮教授)。
所以,只要實體教學教得好,內容含金量高,改成線上課程都有其優勢,只是需要再學習,適應平台系統操作。
反之,平常習慣照本宣科,語氣單調,攝受力又不強,又不會互動的老師,在這一波線上教學就會非常吃力。
線上同步教學師生不在同一空間,變數太多干擾很大,專注力更難集中,老師除了提高內容含金量外,若能善用互動教學,會更吸睛,教學效果也會更好。
線上同步教學互動手法,跟實體教學手法差異不大。
最常用的就是提問,回答,拍手,比讚,朗讀,小組討論,報告反饋,問卷統計,唱歌,甚至帶領遊戲,技能性操作。

這些實體可以操做的教學法,線上幾乎都可以完成,甚至還可以玩出更多花樣。老師學習線上教學(包含同步與非同步),有三點是大關鍵
1.觀念意願的改變,願意接受挑戰學習新技能
2.教學習慣的改變,在實體教學中養成多元教學法
3.提高教學含金量,讓學生聽得懂,願意聽,有收穫才是核心。
至於平台系統操作,面對螢幕講話的習慣,那是次要問題,學習新軟體操作,練習個十數次,就可以上手。
線上同步教學,老師真正要跨越的是心理性障礙,不是技術性障礙。
(學生端當然有很多數位落差的問題要克服)
實體教學與線上教學各有優缺點,能彼此互補,線上教學仍有其限制,是無法完全取代實體教學的。
我非常贊成線上教學權威Wally老師說:
「線上與線下混合式教學是未來的必然趨勢。」
線上教學是必走的方向之一,與其觀望抗拒,不如趁著現在還能做實體教學時,好好練習多元教學法,也練習線上平台操作,以後就能線上線下混搭,兩相得意如魚得水,增加學生學習效益,老師也會更有成就感。
